《複本》

廖烜榛、黃奕捷

〈複本(錄像)〉截圖

《複本》

廖烜榛、黃奕捷

〈複本(聲音物件)〉作品照 ∣ 攝影者:王世邦

《複本》

廖烜榛、黃奕捷

《複本》展場照 ∣ 攝影者:王世邦

《複本》

廖烜榛、黃奕捷

《複本》展場照 ∣ 攝影者:王世邦

《複本》

廖烜榛、黃奕捷

〈複本(聲音物件)〉作品照 ∣攝影者:王世邦
2013

華光社區在日殖時期是台北刑務所的所在地;國民政府遷台後,部分公務人員在此處安置,逐漸形成過日的聚落。2007年,行政院試圖藉都更程序將其改建為「台北華爾街」。2013年,法務部強拆華光社區,居民、學生、社運人士發起擋拆運動反制。

2014

3月18日,反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學生、群眾、社運人士、公民團體,強行進入立法院,佔領國會議場,展開為期23天的「三一八佔領運動」。

首展∕演日期
2021/09/30-2021/12/05
首展∕演地點
MoCA臺北當代藝術館

入圍理由

面對抗爭運動的回視,廖烜榛與黃奕捷略過個人視角的故事敘說,也排除象徵化的標語物件;既沒有依附想當然爾的「紀實性」,也沒有凸顯任何英雄式的人物典型。兩位藝術家精準地讓空間與其殘響成為真正的主角,透過建築藍圖、動畫影像及物件聲響的組裝配置,意味深長地召喚抗爭身體的幽微記憶,同時也拆解記憶之宮最深處,那原本封閉窒悶的議場空間,使其看起來淨白明亮、通透不已。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想提案,同時也讓已然消退的政治性想像,獲得一次「重新開機」的續命形式。(主筆/王聖閎)

 

關於作品

近年來各地社會運動前仆後繼地展開,但在運動落幕後,究竟改變了什麼?延續了什麼?抗爭是否真正結束了?
2014年的318佔領運動期間,藝術家和抗爭者一同用回收物製作了一座模擬現場的建築模型,這座模型被他們視作紀念物,在佔領運動結束之後持續收藏。多年後,他們以這座模型為基礎,陸續發展作品《紙建築》和《複本》,試圖在抗爭平息後,以藝術創作回應並重新思考創作者的發言位置和美學立場。

藝術家簡介

廖烜榛、黃奕捷,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他們的創作包含錄像、行為表演、空間裝置、紀錄片等形式,作品曾入選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法國馬賽影展、捷克伊赫拉瓦影展、嘉義藝術紀錄影展、台南南方影展。曾獲《第十五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入圍(2017)、《桃源創作獎》首獎(2016)。

製作團隊

藝術家(主導本計畫企劃與創作)| 廖烜榛、黃奕捷
攝影 | 李旭彬
聲音 | 許雁婷
建築 / 動畫 | 李佳樺
數位建模 | 游日富、孫春芳
技術顧問 | 黃譯鋒、周佳怡、陳靖涵
錄音協力 | 戴向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