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

三缺一劇團

攝影者:鄭雅文

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

三缺一劇團

攝影者:鄭雅文

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

三缺一劇團

攝影者:鄭雅文

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

三缺一劇團

攝影者:鄭雅文

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

三缺一劇團

攝影者:鄭雅文
1624

臺灣荷西殖民時期,從1624年荷蘭人占領臺灣算起,一直到1661年 鄭成功趕走荷蘭人為止,前后一共有38年。

1628

甘治士牧師自新港寄發呈報臺灣情況的〈臺灣略述〉一文,描述台南一帶原住民社會、文化、宗教等生活面向。此文日後被不斷引用,成為十七世紀西方介紹福爾摩沙事情的重要參考。

1641

12月9日,荷蘭人強制驅逐蔴豆社70位尪姨離開蔴豆,到諸羅山社;12月10日蕭壠社56位尪姨也被逐出;12月11及12日,目加溜灣社、新港社、大目降社的尪姨124人都被驅離,總計250位西拉雅尪姨被放逐到諸羅山。 當時尪姨的命運悲慘,歷經11年歲月之後,荷蘭當局允許這批尪姨回到西拉雅原居地。在250位尪姨中的202位已因衰老或饑餓,在諸羅山亡故,其餘48位約於1652年10月終能返回故鄉村社和家人團聚。

1644

明朝帝國滅亡,東南沿海地區陸續有福王、唐王、魯王等力圖抵抗以延續明帝國政權,唐王的勢力在福州,受到鄭芝龍的支持,又因唐王無男嗣,鄭芝龍之子鄭成功為唐王效力,故將皇室的朱姓賜給鄭成功,民間稱呼鄭成功為「國姓爺」。

1936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日本殖民政府動員臺灣原住民前往南洋叢林作戰而成立高砂義勇隊組織。

2015

8月底,印尼漁工Supriyanto在台灣遠洋漁船上死亡,距離出航才3個月。在監察院糾正及媒體大幅報導後,屏東地檢署隨即宣布重啟調查。

首展∕演日期
2021/12/03
首展∕演地點
牯嶺街小劇場

入圍理由

本劇的場景從前作《還魂記》《蚵仔夜行軍》人為汙染環伺下的台灣農村與魔幻蚵棚,拉大到明末荷蘭商船、二戰的南洋與現代的台灣,時間橫跨五個世紀。符號化的物件與曲調區別不同時間的主線,演員還要說出包括荷蘭語、印尼語、西拉雅族語在內的大串台詞。國姓爺漂流之夢,就如同收音機傳出的各種片段,背後其實都有更多故事讓後人挖掘。導演魏雋展將胡錦筵的劇本與演員的熱力推到極致,並且勇於選擇不歌頌島嶼主體性,為台灣歷史劇開創不同方向。(主筆/黃大旺)

 

關於作品

三缺一劇團的「土地計畫」以台灣當地風土民情做為素材,將地方議題、鄉野奇談或人物誌做為故事劇場的元素,並搭配田野調查來產生有趣的當代新寓言。土地計畫貳部曲《國姓爺之夢》將時間拉回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探索面臨第一波全球化的這片土地,如何開始遭受帝國殖民,土地上的人如何開始異化而成為他者。

藝術家簡介

三缺一劇團,成立於2003年,擅長以魔幻的手法,穿梭在寫實與寫意之間,透過身體,物件與偶戲的多重變形,去撞擊出強烈的時刻。取材於日常生活,引發自我與社會性的辯證。以演員的身體為研發中心, 回到古典三位一體的思維來重新探索當代演員身體性的「LAB計畫」,與透過田野調查的方式,把真實的生活議題轉化為輕盈的故事,讓一般大眾走入劇場的「土地計畫」,為2012年以來所建立的兩大創作方向。

製作團隊

導演 | 魏雋展
編劇 | 胡錦筵
創作演員 | 賀湘儀、陳佳豪、林曉函、杜逸帆、劉唐成
舞台監督/導演助理 | 馬翊淳
執行製作/排練助理 | 唐芝妍
編劇助理 | 張家瑋
燈光設計及物件顧問 | 曾彥婷(河童)
聲音設計 | 蔣韜
服裝設計與梳化 | 范玉霖
戲偶設計與製作 | 陳佳豪
舞台設計 | 吳修和
平面設計 | 58kg
創作顧問  | 張紋瑄
製作統籌 | 廖苑喻(Emma)
行銷策略 | 高翊愷
行銷宣傳票務 | 林裕紘
技術人員 | 李文媛、王庭悅、何子瑩、張君如、余婉臻、景婉綺、秦顗絜
前台工作人員 | 鄭亞昕、蕭伃棻、謝顓伊、吳語軒 、唐心榆、黃俊保
攝影 | 鄭雅文
錄影 | 廖建華、程詳芸、鄭雅文、陳翊銓
語言教學 | Indri Leona(印尼語)、敖馨郁(荷蘭語)、鄭鈺儒(臺語)、洪譜棋(日語)、李淑芬(西拉雅語)
前期創作發展 | 江寶琳、于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