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description 藝術家 楊登棋 | 攝影 呂國瑋 ( 片子國際有限公司)

家庭關係或多或少都影響著一個人的性格養成,血緣牽起的關係是結亦或是緣,而何時又能面對與談論?其中所牽引出小至家庭大至群體的關係詰問,似乎是一直不斷迴盪在生命中的聲音,那些沒說出口的,或終於能說出口的,楊登棋轉化為創作《父親的錄影帶》。作品如同其名,始於青少年時期發現父親性傾向的錄影帶,過往諸多對於父親與自我的疑問,自此好像在霧中透出一道路徑。2019年伴隨著同婚專法通過,這批原本衝擊著當年楊登棋的錄影帶也已被父親交付好些時日,終於沉澱出一個形式的輪廓,得以重啟對話空間。


從父親延伸的世代比較

 「爸你知道現在同性婚姻合法了嗎?」

楊登棋提及父子關係是一種甚少聊内心話,但卻不言則明的默契狀態。展覽中的一段錄像是同婚專法通過半年時的對話,「那天突然一個念頭想問他知不知道專法通過,因為我們是一起去公投的,結果一問才發現他不知道而且很訝異,他的反應讓我覺得很真實,他沒說什麼話卻有很多感覺在其中,那一刻對我來說很珍貴,如果不是婚姻平權的落實,我可能不會透過作品跟他開啟這樣的對話,這件作品也不會往這個面向展現」。

同志的自我找尋過程似乎總是孤獨的,楊登棋雖然不需經歷出櫃的掙扎,但自己在台北的同志生活與父親當年的同志生活過於迥異,難以彼此分享,但時代的差異與變化卻是可以透過各種物質的蛛絲馬跡去感受。「我刻意把這些不同時代的東西互相對照,表面上是我與父親的對話,但其實想談的是兩個時代間同志的對話」。展覽中有非常大量的父親手信、紙條或物件的呈現,而這些物件又有許多是透過攝影轉換為影像,透過檔案化使其而更容易被保存或是因應空間編織敘事。許多的影像也非傳統攝影般輸出裱框,楊登棋提及,攝影展雖然大多是以平面及紙張的概念在進行佈局思考,但他希望平面作品呈現的材質亦能夠擁有語彙,故有部分採用有透明質感膠片進行輸出,或是多重影像疊加成一落進行呈現。

 

社會中的同志群體身影

《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奠基於2019年台北美術獎時的結構,因應政大藝文中心的觀眾群考量而調整,楊登棋談到「當初受邀請時機構有提到,即便同婚專法通過,校方對於同志議題還是相當保守,因此希望這個作品的展出或許可以揭示出一些議題與歷史性,進而影響學校的風氣。」也因此,作品的許多細節被重新調整編排,並且加入更多台北生活的酷兒群像,例如唐鳳、祁家威公眾人物、創作歌手Hush,「這些人有些跟流行文化有關,有些是在新聞上可以看到的,希望可以透過這些人引起學生的共鳴。」這些群像有諸多是楊登棋在工作時刻拍攝的,例如在展場中曾為劇團拍攝的劇照,一部車內塞滿著各類型的同志,或穿肉胎裝或裸身,「很多時候事情就在我們眼前,但我們避而不談,其中很多是跟身體有關,有時候因為不夠認同,而難以去表達自身身體的狀態。」楊登棋指出,同志族群有一個針對身形的分類系統,像是一種遊戲規則,順著規則而相遇,但通常不同族群很難遇到彼此,生活圈也不太一樣,「同婚過後,彼此的開放性變高了,例如我之前拍攝的一支音樂錄影帶,我刻意想要把不同群族放在一起,還沒拍攝之前我想說不同族群間會不會很尷尬?結果現場的交流其實蠻熱絡,這部分不像以前還不夠確定自己的認同感時,會只想待在自己的舒適圈,但現在大家反而會比較開放地去交流與了解彼此。」

 

持續編織的對話空間

「父親的錄影帶」系列歷經原本2019年台北美術獎主力處理父親角色描繪與兩人間的對話空間,再到政大藝文中心《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重整結構,拉入更多親子關係與同志族群中迴避的話題,例如同志中的分類與性癖好、同志相遇的派對現場。關於這個系列作品的下一個版本,楊登棋則是回到家鄉台中,在國立臺灣美術館的展覽中處理「認同」的議題。「希望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被認同」,從個人身份,擴大至直系及隔代親屬,從中探視認同的多樣性與多面向性,並強調「認同」並非既定的行為或事實,而是需要反覆構建的。婚姻平權過後,仍有許多事情待逐步討論,或許如同《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主視覺,楊登棋所想望的未來是不同族群的人更自然地交流,原本鏡框內擺拍的樣子成為真正的日常。